髖關節退化怎麼辦? June 15, 2023

分享至

 

髖關節退化怎麼辦?

帶你認識什麼是髖關節

髖關節,介在上半身和下半身之間,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也是人體承重最大的關節。

上方的髖臼是一個深的球窩,周圍圍著一圈密封襯墊(關節盂),下方的股骨頭是一個帶柄的圓球,再被一整圈的關節囊所完整圍繞,外層還覆蓋著許多強力的肌肉及韌帶,非常的穩定,使髖關節可負載比體重多好幾倍的壓力。

球型的股骨頭,可輕易的在碗狀的髖臼中活動,活動度非常大,也是人類站立、步行或日常活動最重要的關節。

髖關節病變原因

和所有關節一樣,在髖臼和股骨頭接觸的表面,覆蓋著平滑的軟骨。
軟骨是一種具有彈性的組織,再加上稍帶黏稠度的關節液,使關節活動如同汽車引擎加入潤滑油一般,變得非常平順,也避免骨骼於活動時過度磨擦。

然而軟骨沒有神經也沒有血管,一旦受傷就不會再生,因此當髖關節產生病變時,軟骨不再平滑,會導致骨骼之間相互摩擦,產生骨刺,關節囊發炎腫脹,就不能順暢運轉。 常見的損傷包含過度使用退化、外傷骨折、股骨頭缺血壞死、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類風溼關節炎、感染等等原因。

因此,當髖關節功能損壞,導致疼痛甚至行動不便,透過藥物或其他方法仍無法減輕症狀時,便有可能需進行手術或置換人工髖關節。

退化性關節炎:
健康髖關節
病變髖關節
的是軟骨因各種原因損傷變薄,使保護減震的效果喪失,使關節邊緣增生骨刺。起因大部分和年齡、肥胖、職業性過度使用有關,有些和發育異常、類風濕關節炎、感染有關。症狀多為鼠蹊部或大腿外側疼痛,甚至有些會放射到大腿前側及膝蓋,常發生於早晨起床時或活動過多時,有時伴隨關節僵硬,嚴重者影響日常行走,上下樓,甚至無法蹲踞、無法穿鞋襪綁鞋帶。
如何治療:就診時,一般需要先做X光檢查,評估關節的形狀,關節腔的間隙(軟骨的厚度),可能會有骨硬化或囊腫。若是初期疾患,建議可先減少關節負荷,避免過度負重、久站或運動過量,在患側使用拐杖都有效果。所以適當運動很重要,體重減輕就減少負荷,並且增加肌力耐力,可大幅改善疼痛。若疼痛明顯,可搭配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復健、熱敷、震波,或是注射類固醇或PRP,都有良好的效果。

但若保守治療無效,X光顯示關節腔間隙減小或關節變形,人工髖關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將病灶切除後,在骨盆處植入金屬髖臼杯,再將磨損變形的股骨頭切除,將金屬股骨柄植入股骨隨內腔中,利用不同材質的墊片及股骨球頭,達到重新建構髖關節的功能。
醫師介紹

何旭育
主治醫師

現任

骨科 主治醫師

專長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
人工關節翻修
微創骨科創傷
骨盆創傷
肌肉、軟組織損傷、傷口處理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馬偕醫學院臨床講師
骨科專科醫師
骨科創傷醫學會理事
竹山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