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介在上半身和下半身之間,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也是人體承重最大的關節。
上方的髖臼是一個深的球窩,周圍圍著一圈密封襯墊(關節盂),下方的股骨頭是一個帶柄的圓球,再被一整圈的關節囊所完整圍繞,外層還覆蓋著許多強力的肌肉及韌帶,非常的穩定,使髖關節可負載比體重多好幾倍的壓力。
球型的股骨頭,可輕易的在碗狀的髖臼中活動,活動度非常大,也是人類站立、步行或日常活動最重要的關節。
和所有關節一樣,在髖臼和股骨頭接觸的表面,覆蓋著平滑的軟骨。
軟骨是一種具有彈性的組織,再加上稍帶黏稠度的關節液,使關節活動如同汽車引擎加入潤滑油一般,變得非常平順,也避免骨骼於活動時過度磨擦。
然而軟骨沒有神經也沒有血管,一旦受傷就不會再生,因此當髖關節產生病變時,軟骨不再平滑,會導致骨骼之間相互摩擦,產生骨刺,關節囊發炎腫脹,就不能順暢運轉。 常見的損傷包含過度使用退化、外傷骨折、股骨頭缺血壞死、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類風溼關節炎、感染等等原因。
因此,當髖關節功能損壞,導致疼痛甚至行動不便,透過藥物或其他方法仍無法減輕症狀時,便有可能需進行手術或置換人工髖關節。
現任
骨質疏鬆照護中心 主任
骨科 主治醫師
專長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
人工關節翻修
微創骨科創傷
骨盆創傷
肌肉、軟組織損傷、傷口處理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馬偕醫學院臨床講師
骨科專科醫師
骨科創傷醫學會理事
竹山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