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時的慢性病更應該好好控制! July 02, 2021

分享至

最近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加溫,就像去年世界各地開始爆發時一樣,門診掛號病人可能有4分之一到3分之一沒有回診拿藥。病患擔心疫情減少來到醫院的次數這個觀點是對的,但如果是過度恐慌,甚至中斷了原有的三高慢性病甚至心血管疾病的用藥卻可能造成更嚴重後果!今天要幫大家分析解釋一下:為何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更應該好好控制慢性病及心腦血管疾病。

 

台灣很幸運的防堵了疫情一年多,可以從其他國家學習到如何應對治療新冠肺炎及各種疫苗的效果及可能副作用。早在去年四五月歐美國家第一二波的新冠肺炎疫情時,就觀察到比沒有疫情時更多的心肌梗塞和急性腦中風發生率,乃至更多的猝死發生率。這是為何?新冠病毒(SARS-CoV-2)不是就侵犯肺部組織造成『無症狀缺氧』(silent or happy hypoxia, 高醫師認為不宜直接翻成快樂缺氧),嚴重一點肺炎或是進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才會造成病患死亡?除了呼吸道及肺部的侵犯之外,新冠病毒還可以影響到其他的器官,如腸胃道造成腹瀉腹痛,皮膚造成皮疹或血管炎等。

 

最重要的是:感染新冠肺炎誘發的全身發炎及免疫反應,除了在肺部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也容易造成心血管和腦血管的血管斑塊不穩定,增加了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發生。同時免疫反應也增加了血栓發生的機會,不僅是心肌梗塞和腦中風,深層靜脈血栓和肺動脈血栓也可能被誘發!更有期刊指出病毒本身和誘發的免疫反應可能攻擊心肌細胞,造成心肌炎和誘發嚴重的心律不整這些併發症都會增加疾病的複雜度,和造成感染心冠肺炎的患者死亡率增加!

 

 

甚至最近台灣發生好幾例確診病患在隔離期間就促死的案例,大多媒體都覺得是『無症狀缺氧』(silent/happy hypoxia)惹的禍,但高醫師卻認為缺氧直接造成猝死反而是少數。反而應該是新冠病毒誘發的心腦或其他血管的併發症(大宗是心肌梗塞和腦中風)才是主因。

 

國外的研究分析也得知:高齡多重慢性病過去有心腦血管疾病病史是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死亡危險因子!簡單說,高齡或是多重慢性病患者,或是過去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時同時也是新冠肺炎併發症乃至死亡的高風險族群!而三高慢性病的控制和心腦血管的預防用藥,對於血管斑塊的穩定和血栓的預防都有幫助。因此不論是否確診新冠肺炎,持續穩定的慢性病控制對病人一定是有好處的!

 

最後對於疫情控制的建議:

(1)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和嚴格避免群聚

(2)輪到自己可以打疫苗時趕快接種 (尤其目前的疫苗對於染病的重症防護力都很優!)

(3)慢性病和心腦血管患者持續控制不中斷!

 

 

醫師介紹

高敏恆
主任/主治醫師

現任

心臟內科 主任/主治醫師

專長

高血壓、心臟衰竭、缺血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疾病、心律不整
周邊血管疾病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經歷

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研究醫師
衛福部利金門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暨心導管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