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住進加護病房之後, 您必須了解的事 May 13, 2021

分享至

病人的樣子將會變成如何?

當病人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時,他(她)身上可能會放了一些管子或線路。大多數這些設備都是暫時使用的,當不需要再使用它們時便會移除。如果您還有覺得不明白之處,或感到不妥的地方,請向醫師或護理師諮詢。

1. 心電圖監視器導線:為了監視心臟的電氣活動,在加護病房幾乎每位病人都會在胸部貼上心電圖監視貼片。
2. 脈搏血氧儀:這個小探頭會夾在病人的手指或耳朵以監視病人的脈搏及血中氧氣是否足夠。
3. 導尿管:這條管子會插到膀胱裡面,用來把尿液引流到尿袋。
4. 周邊靜脈導管(打點滴):這條細小塑製導管會放在靜脈裡,以便給予點滴或藥物。
5. 量血壓袖帶:這片大袖帶會綁在手臂或小腿上,它會自動充氣以便測量動脈血壓。
6. 動脈導管:這條細小塑製導管會放在動脈裡,用來連續監測血壓,以及便於抽血用。
7. 中心靜脈(肺動脈)導管:這條導管會放在頸部、胸部或鼠蹊(台語:解邊)裡,用來監測血行動力學指標和給予靜脈營養及藥物。
8. 顱內壓監測導管或腦室外引流導管:這條小管子會插到腦子裡,以便監測腦部水腫情況;腦室外引流導管還可以引流過多的腦脊髓液。
9. 氣管內管:這條呼吸管會經過嘴巴或鼻孔插到氣管內,它是連接呼吸器重要的管路(注意:氣管內管與氣切是不同的)。
10. 氣切管:當病人長期依賴呼吸器時,一般都需要在頸部插入這條呼吸管。
11. 胸管:這條管子會經過胸壁皮膚插到肺部肋膜腔裡,它可以引流會引起病人呼吸困難的肋膜腔蓄氣、蓄血或蓄液。
12. 鼻胃管(十二指腸管):這條管子會插到胃部或十二指腸中,用來給予腸道營養和引流胃液等。
13. 洗腎導管:這條導管會插入鼠蹊(台語:解邊)或頸部,將血液引到洗腎機器,以便幫助腎臟淨化血液。
14. 主動脈內氣球幫浦:這條導管會插入鼠蹊(台語:解邊)以幫助心臟打出血液

參考資料:美國重症醫學會(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為什麼病人會出現這樣情況?

參考資料:美國重症醫學會(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為什麼病人會有這些行為?

病人可能是清醒,但卻對他(她)身在何處和發生了什麼事均感到困惑,也可能會焦慮或疼痛。

 

為了減輕焦慮和疼痛,有時難免需要使用到鎮靜劑(安定情緒)和止痛劑(止痛)。 鎮靜劑能夠放鬆和安定病人情緒,但也會造成嗜睡,甚至可能把不快的記憶忘掉。
止痛劑可以顯著地減輕疼痛。當病人處在鎮靜情況時,想要辦到清楚思考將變得困難。

 

病人可能需要鎮靜劑來避免對呼吸器、導管、甚至照護過程上的不適,這在加護病房裡是十分常見的。因為重大疾病而產生的恐懼也可能需要鎮靜劑的幫忙。

 

有時候,病人所接受的藥物治療也可能會改變他(她)對事情的看法。他(她)可能因此而顯得憤怒、好鬥、滿懷敵意、或只是變得有些不同而已。重要的是,您應該跟護理師和醫生提及患者的人格改變,讓醫療團隊可以就此判斷藥物是否應該調整,或者是這些人格的改變跟藥物無關。

 

病人表現的行為也有可能讓您嚇住或感到困擾。這可能是出自於恐懼、沮喪或是體內實際上化學改變結果。有時候病人會說出或做出平常不會表現的事。這些行為通常會在病情好轉後逐漸改善。

參考資料:美國重症醫學會(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為什麼病人不能跟我說話?

有許多不同的原因都可能會造成危重病人不能說話。其中一個原因會是呼吸管通過聲帶讓患者無法發出聲音。

 

當使用呼吸器時,有時難免會使用到安定情緒的藥物(鎮靜劑)或止痛劑。當病人服用這些藥物時,他(她)可能會變得較難叫醒,或者是雖然能醒過來,但仍會表現迷惘。有時候因為要輔以高條件呼吸器使用而需要高劑量的鎮靜劑給予時,病人甚至會因此而處於昏迷狀態(也就是會完全叫不醒)。
 

腦部受損的病人,不管是因為中風或外傷所致,他說話或保持清醒的能力都可能會受到影響。這種情況在受損後頭幾天尤其顯著。醫療團隊必須判斷它是否跟腦部病情有關。在大多數中風或腦外傷的情況中,至少需要7天來讓醫師評估腦部復原的程度。

 

有些液體、化學品及毒素進到血液中是會讓人昏昏欲睡、神志不清、滿懷敵對、好鬥、甚至昏迷不醒。醫療團隊可能會利用營養補充、輸液給予、電解質糾正、洗腎和其他治療方式來改善血液狀況。
當任何人不說話或處於深度睡眠時,維持跟他們說話是十分重要的。您可以利用舒緩的音調來說話、講故事、或把日常的事說給病人聽來維持他的大腦活動,甚至因此得以平靜。大多數情況下,患者所熟悉的親友聲音都能對他們有一定幫助。
參考資料:美國重症醫學會(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