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退化要作哪些檢查?
當關節走路疼痛、僵硬、變形,無法以休息達到改善時,我們就應尋求正式的醫療協助。若是疼痛症狀屬於退化性關節炎,一般會先安排X射線的檢查,來了解關節退化的程度。
膝關節X光 (站立時Rosenberg 氏X-ray )
正常的膝關節影像可以看到上方大腿骨(股骨)、和小腿的脛骨和腓骨,由於軟骨在X光上面不會顯影,所以中間的縫隙其實就代表著軟骨的厚度。一般檢查膝蓋的X光可以用躺著的姿勢照,但如果要準確的判斷退化的程度,最好要用站立的姿勢,膝蓋微彎,可以得到更好的影像。
退化性關節炎的分級
根據站立膝關節X光影像,以關節間隙減少的程度(代表軟骨磨損的程度)和骨刺生成的程度,將退化性膝關節炎分成5級:
圖片出處:Bonedavid.com
第零級:正常的膝關節,未見間隙變窄(代表軟骨未磨損)或是骨刺生成。
第一級:疑似關節間隙狹窄、懷疑有骨刺生成。
第二級:關節間隙有狹窄但輕微,可見骨刺生成。
第三級:明顯可見關節間隙有狹窄,有多處明顯的骨刺生成。
第四級:關節間隙消失,軟骨磨損殆盡,硬骨互相磨損變形。
一般而言,第二級之前建議調整生活模式,增加肌力訓練;第三級通常會加上口服藥物輔助,或是關節內注射玻尿酸或PRP;第四級的患者因軟骨受損嚴重,藥物效果不佳時,便可考慮關節手術來改善疼痛
全下肢X光 (Scanography)
全下肢X光可以對整個下肢的重量傳導及分布有更完整的了解。從髖關節的中心拉一條直線至踝關節中心,可形成一重心線,此重心線最好經過膝關節的中心或微微偏外,此時脛骨平台內側及外側的重量分布比較平均,使體重分散於整個關節面。大部分有症狀的退化性關節炎,下肢會呈現膝內翻的情形(所謂的O型腿),中心線會經過膝內側,代表重量偏向膝內側,使內側關節面比外側關節面更受重壓而磨損,使外側韌帶鬆弛,內側韌帶攣縮,加重退化,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反之膝外翻(所謂的X型腿),重心線會經過膝外側,使外側關節面磨損。此X光檢查對高位脛骨切開手術及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相當重要,術前量測需矯正的範圍及區域,術後追蹤矯正的成果或人工關節植入的位置。
電腦斷層,磁振照影
膝蓋疼痛有時難以定位,X光檢查只對骨頭的部分有較有效的檢查,若是懷疑骨頭的壞死或是韌帶的損傷,還是需要磁振照影的幫助。對於治療或手術的選擇,有時是不可缺少的參考。
現任
骨質疏鬆照護中心 主任
骨科 主治醫師
專長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
人工關節翻修
微創骨科創傷
骨盆創傷
肌肉、軟組織損傷、傷口處理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馬偕醫學院臨床講師
骨科專科醫師
骨科創傷醫學會理事
竹山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