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
膝關節位於大腿與小腿之間,向上乘載我們的身體,向下吸收走路運動帶來的衝擊,是人體相當”吃重”的一個地方。主要由股骨(大腿骨)、脛骨(小腿骨)、髕骨、前後十字韌帶、半月板及包覆於骨頭表面的軟骨。當關節活動時,有兩種結構可以保護關節,避免慢性摩擦導致傷害:
滑膜液:提供關節腔潤滑及保護的作用。
軟骨:位於骨頭相互接觸的表面,提供保護硬骨及分散壓力的作用。
軟骨組織並沒有血管來供應養分,須依賴關節液提供氧氣及養分,所以受傷後恢復的能力很差。當長時間的負重,軟骨就會被磨損、變薄,以致對下方硬質骨的保護減壓效果變差,引發疼痛。
軟組織在保護膝蓋的任務中也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腳色。十字韌帶避免膝蓋過度的前後移動,內側及外側的側副韌帶避免關節過度內翻外翻的活動。半月板是兩個C型結構,外高內薄的結締組織,用以連結股骨球狀關節面及脛骨平面關節面,分散關節面的受力。所以當長時間負重使用,或是曾受過外力撞擊以致韌帶或半月板受傷,都會改變關節力量傳導模式,使軟骨壓力增加而磨損。
何謂關節炎
我們常因膝蓋疼痛無力而就診,醫師會告訴我們:"你關節發炎了" ,那甚麼是關節炎?
關節炎其實指的就是會讓關節疼痛的疾病,有多種不同的關節炎,例如:年齡增長的退化性關節炎、受傷後造成的創傷性關節炎、細菌毒素造成的感染性關節炎、痛風結晶刺激引發的痛風性關節炎...等,都會造成關節受傷發炎而產生疼痛。常見的症狀除了疼痛,還有腫脹、僵硬、活動度減少,嚴重者造成無法行走或上下樓梯而影響日常活動。
何謂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好發於中老年齡層,常因長時間的站立工作、負重物、蹲踞而造成疼痛,例如農作、建築、貨運、餐飲;或是因運動或外傷, 造成韌帶或半月板損傷, 改變了關節面受力型態,造成軟骨負荷過大而磨損與發炎。退化性膝關節炎通常發作於四、五十歲,而隨著年齡成長,症狀會逐漸加劇。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開始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者,約超過總人數的一半。
圖片出處:骨科線上
如何預防膝關節退化
維持理想體重,以減輕膝蓋負擔。
走路不要連續走太久,避免維持同樣姿勢(站、坐、蹲)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應立即休息。
避免半蹲、全蹲或跪地姿勢。長時間的蹲、跪會造成關節內應力過大,韌帶容易受損,進而造成關節退化。
少搬重物,少上下樓梯,少穿高跟鞋。
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
注意膝蓋保暖,穿長褲或護膝來保護膝蓋。
運動前確實熱身,並穿著合適的運動鞋。
圖片出處:健談 havemary.com
現任
骨質疏鬆照護中心 主任
骨科 主治醫師
專長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
人工關節翻修
微創骨科創傷
骨盆創傷
肌肉、軟組織損傷、傷口處理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馬偕醫學院臨床講師
骨科專科醫師
骨科創傷醫學會理事
竹山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