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的常見原因 May 04, 2021

分享至

 

膝蓋痛常見原因

「醫生,我的膝蓋最近常常痛,走路吃力,蹲下去就爬不起來,是不是關節發炎啊?」

是的 !! 關節發炎其實就是關節炎,是一個通稱,膝蓋有疼痛就是關節發炎了 !

但是 !! 關節發炎的原因有很多,我們要先一一釐清發炎的位置以及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改善症狀

 

一、過度使用(肌腱或韌帶發炎)

膝關節承受近3/4 的身體,再加上搬貨、拿工具、農務、買菜、拿衣物、抱小孩,其實,真的負擔不少。如果我們的體重過重,工作需長時間站立、走動、蹲踞、上下樓,常常就會造成肌肉及韌帶的過度使用而造成發炎疼痛。
常見的症狀為局部的壓痛,或是活動、伸展會加重疼痛

 

圖片出處: 侯鐘堡醫師 - 膝蓋痛怎麼辦原因與治療 https://drbao.org/knee-pain/


例如:

  1. 前側壓痛; 多為股四頭肌肌腱、髕骨肌腱造成的發炎,常見於較為劇烈活動,例如跳躍、奔跑,俗稱跳躍者膝(Jumper’s knee)

  2. 內側壓痛; 多為鵝足肌腱炎、內側副韌帶損傷、內側半月板破裂。症狀是多為膝蓋關節內側及其下方處腫脹疼痛,局部有壓痛感,在上下樓梯或彎曲膝蓋時會使疼痛加劇,常見於路跑、游泳以及自行車等運動。

  3. 側壓痛; 多為髂脛束肌腱炎、外側副韌帶損傷、外側半月板破裂。 膝外側壓痛為常見症狀,踩地及彎膝常會加重疼痛,又稱跑者膝(Runner’s knee),常見於長跑者、自行車車友、軍人。

  4. 後側壓痛; 多為膕旁肌腱炎。常因反覆的跳躍或踢,或常做急停急加速的動作而引發。除了膝蓋後外側壓痛,也常因屈膝而加重疼痛。

 

肌腱/韌帶發炎,一般建議要多休息、熱敷、使用消炎止痛藥物治療。在劇烈疼痛的狀況下,局部注射類固醇以及麻藥能夠達到有效局部止痛,可維持數週的效果。但是如果生活型態不調整,仍然持續負重、出力、長時間家事或站走蹲跪等,就會造成治療效果降低,甚至變為慢性發炎。

 

 

二、退化性關節炎

關節軟骨壓迫摩擦了四五十年,多多少少都會產生質或量的變化,軟骨變薄破裂,造成對硬骨的減壓效果降低。關節內的滑膜也常會發炎,使關節液減少,但過度使用後又造成腫脹積液。

 

症狀多為關節面於走路,負重時疼痛,伴隨關節角度活動減少,病患常反應『痛在膝蓋裡面』,通常發作於四、五十歲,而隨著年齡成長,症狀會逐漸加劇。六十五歲以上的老者,約超過總人數的一半都會或多或少的感受到症狀。     

 

 

三、創傷性關節炎

因之前有受過外傷,致使關節面軟骨受損破裂或不平整,喪失軟骨減壓的效果,加速軟骨磨損,造成類似退化性關節炎的情形。

 

半月板是將重量由股骨(圓形面)傳導至脛骨(水平面)的一個重要結構,前十字及後十字韌帶為穩定關節不致過度前後跑動的重要結構,這些軟組織多因劇烈運動、過量運動而損傷,進而加速軟骨磨損而造成膝蓋發炎疼痛。

 

 

四、代謝性關節炎(痛風)

若是我們攝取含高普林食物(動物內臟、海鮮魚肉貝類、濃高湯),體內普林會經由肝臟代謝形成尿酸,最後由腎臟將尿酸隨尿液排出體外。如果體內產生過多或腎臟排泄尿酸不良,會有高尿酸血症,或進而形成屢發性急或慢性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指的是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造成關節嚴重紅、腫、熱、痛,突然發作的性質好似來如風,因而得名。急性痛風經常在半夜突然發作,有超過50﹪的病人首次發作的部位在腳大拇指第一關節處。發作的部位常在腳大拇指第一關節處,有時也發生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發作可在數天到數週後即緩解。誘發生急性痛風的可能原因;外傷、手術、出血、感染、藥物、饑餓、急速減肥、啤酒、暴飲暴食、放射線治療。

 

 

五、感染性關節炎

不論是細菌、病毒或黴菌,皆有可能侵入關節腔造成感染,它可以是由於血液循環而來,或是關節直接的穿刺傷,或是由附近的感染擴散而來的。細菌性關節炎較常發生在兒童或是做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其他危險因子例如:靜脈毒癮者、免疫功能缺乏患者、肝炎、腫瘤、酒癮、糖尿病、接受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治療。

 

在小兒患者,大多經由血液循環而來,通常會出現快而嚴重的症狀,例如: 跛行、發高燒、心博過速、噪動不安、及肢體活動引起疼痛是其主要表現。無論大人或小孩,根據病人的年齡,盡快先使用廣效性抗生素,等細菌培養出來之後確定細菌的種類,再根據細菌的敏感度選取適當的抗生素。一般而言以金黃葡萄球菌與鏈球菌最常見,而小兒髖關節感染為骨科急症,一般確診後,常需手術清創引流,避免股骨頭生長板壞死而影響髖關節發育。

 

在置換過人工關節的患者,平常就須對身體多加注意,一般小感冒或手術傷口附近的擦傷,都有可能造成進一步人工假體旁的感染。輕症者可靠抗生素或清創達到感染控制,嚴重者常須將人工假體移除,植入含高濃度抗生素骨水泥假體,待感染控制確定,再行人工關節翻修手術

 

 

六、發炎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

發炎性關節炎常為自體免疫引起,所以除了多處關節疼痛腫熱,有時會伴隨蕁麻疹、眼睛腫、掉髮、口乾眼乾、晨間僵直(超過一個小時)。常須抽血檢查是否有風濕因子或其他自體免疫抗體以供診斷。治療上除了一般抗發炎藥物,也常合併類固醇、免疫調節劑。建議患者要有充足的休息睡眠時間,減少炎性反應的發作,減少疾病對身體正常組織的破壞。

 

圖片出處: 除了退化性關節炎,這些常見膝蓋問題也值得關注

 

股四頭肌腱、髕骨肌腱位於膝蓋正前側,控制膝蓋伸直動作(extensor mechanism)的重要構造,在某些較為劇烈活動例如跳躍、奔跑等可能導致發炎,俗稱跳躍者膝(Jumper’s knee)。

 

鵝掌肌腱位於膝蓋前內側,由三條肌肉組成:縫匠肌(sartorius)、骨薄肌(gracilis)及半腱肌(semitendinosus)構成,發炎常見於蹲跪、上下坡行走(特別是下坡、下樓梯)、負重活動等超出負荷的情況。


 

醫師介紹

何旭育
主治醫師

現任

骨科 主治醫師

專長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
人工關節翻修
微創骨科創傷
骨盆創傷
肌肉、軟組織損傷、傷口處理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馬偕醫學院臨床講師
骨科專科醫師
骨科創傷醫學會理事
竹山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